經國梅園為紀念故總統蔣經國先生而設置之梅園,素雅的白牆藍瓦月門增添優雅的景致,冬末初春時可欣賞暗香浮動的潔白梅花,4月至5月可欣賞有五月雪美稱的油桐花,每個季節有著不同的美麗景致。而在民國99年新建完成的林蔭下戶外劇場,可容納200餘人觀賞小型的藝文表演。沿著山徑而上,尚有竹園、濕地生態園等主題園區...
三疊水池以雨滴之泉為始,連結烏龜之家、青蛙之家及蜻蜓之家三個池塘,打造一個適合動物棲息的生態之家。雨滴之泉的設計為雲朵的意象,其設計理念為水循環的過程,池塘的水在太陽照射下緩緩蒸發,水蒸氣上升到氣溫較低的高空,凝結成水珠並聚集形成雲朵。當雲朵遇到冷空氣時,小水珠凝結為大水滴,白雲變成烏雲,就形成降水...
位於虎頭山公園的奧爾森林學堂隱藏在濃密的樹梢間,是由樹屋、觀察平台及樹梢小屋串連而成的樹屋群,整體以貓頭鷹為造型主題,象徵森林生態知識之奧妙,是環境教育園區的重要據點。樹屋在設計和施工的階段,放棄了直接以樹幹為支柱的傷害性工法,反而小心地避開樹幹、樹枝,甚至地下的樹根,避免對週遭的樹木造成傷害。人造...
兒童遊戲區位於奧爾森林學堂右側,是大小朋友一起同樂的好地方,每到假日總是人潮眾多,歡笑聲不斷。不論是盪鞦韆、翹翹板、溜滑梯或是搖搖馬,一切都是這麼有趣而且百玩不膩。虎頭山公園的兒童遊戲區滿足了每個年代的孩童們最純粹的歡樂,陪伴了許多孩童長大成人,並帶著孩子、孫子一同共享這些美好的回憶。
民國57年太陽亭興建完成,聳立在虎頭山高點稜線上,是俯瞰桃園市的最佳位置。太陽亭上方輻射狀的圓形花架構成太陽般造型,當陽光照射在太陽亭時,會在地面上呈現太陽形狀的陰影,別具特色。太陽亭是虎頭山園區歷史性的指標景點,它陪伴許多市民的成長,佔有無法取代的地位,現在的太陽亭是市民晨起運動、做操、聊天休憩的...
日本大行社為感念先總統 蔣公以德報怨之心,在戰後把他們遣返回國。因此在民國七十七年四月集資在虎頭山公園恭建銅像,表達他們發自內心的感恩之意。此後也曾回到此處舉行紀念活動,以表達其內心的感謝之情。牆面上的碑文記載了當年興建銅像的始末,為歷史的見證。
楓香林為虎頭山公園秋天最著名的植物景觀,楓香樹林依著地形遍植於梯田式設計的野餐區,每到涼爽的秋季,紅葉得以大面積地展現在遊客眼前,秋意濃濃的楓紅美景令人讚嘆不已。楓香和青楓因俗名皆為楓樹,在春夏時兩者的掌狀裂葉又極為相似,所以常常被混淆,其實兩者是分屬於不同科的植物,楓香屬於金縷梅科,而青楓屬於楓樹...
流蘇是木犀科小喬木,或稱流疏、四月雪、六月雪。花期在3月至7月間,盛開時全株如披上潔白的雪花,花朵帶有素雅香味,觀賞價值極高。臺灣原生種的流蘇昔時分布於桃園市大漢溪流域的角板山、大溪及南崁溪沿岸,本區屬林口台地一環尚有野生的植株分佈,因為自然群落分布地區狹少,已成珍貴的稀有植物。流蘇樹生長的速度很慢...
桃園巿虎頭山公園林相完整,樹梢間常會看到許多可愛的赤腹松鼠靈活地在枝幹間奔跑跳躍,非常有趣。在樹林間穿梭的赤腹松鼠,最大的特徵就是腹部與四肢內側呈現紅黑色,尾巴上有蓬鬆的尾毛,看起來像一把大刷子,有助於在樹上行動時保持身體平衡。因為松鼠的尾巴蓬鬆,所以閩南語稱為「膨鼠」。牠們的食物主要是植物類的果實...
虎頭山為桃園區的最高點,自來即為軍事要地。據世居於本地的民眾指出,追溯自日治時期,即有日本軍隊營區駐紮在神社(今忠烈祠)下方,現今桃園榮民醫院所在的位址。軍事遺留下來的碉堡隱身在茂密的樹林間,更增添些許戰地要塞神秘感。
桃園市忠烈祠原為桃園神社,座落於桃園市郊虎頭山上,日治時期昭和13年(1938年)所建,1950年改為桃園縣忠烈祠,2014年桃園縣升格,更名為桃園市忠烈祠。當年全臺一百多座神社,而今僅存此神社保存最完整。2004年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將社務所整修之後,配合文建會地方文化館計畫,規劃成立桃園市忠烈祠文化...
桃園孔廟落成於民國七十八年(1989年),是臺灣官設孔子廟當中最後一棟興建完成的。桃園地區本來並無設置孔子廟,地方人士以往皆以文昌廟權充孔子廟,每年祭孔悉假文昌廟舉行,直到民國七十四年(1985年)春,經地方人士石萬全、簡麒標等倡議,以弘教化易風俗之意旨,並配合觀光事業之推展。桃園孔廟興建於虎頭山半...
虎頭山環保公園原是桃園市的舊有的垃圾掩埋場,經過政府積極的規劃復育後成為一座綠地公園,並於民國92年9月正式對外開放,佔地約2公頃;110年至111年期間再次整建既有設施後,於111年7月重新開放。全區種植千餘株喬木、灌木,園區內設有全新廁所、汽機車停車場、1公頃大草坪、無邊際景觀平台與涼亭,並將桃...
桃園明倫三聖宮位於桃園虎頭山麓,下臨虎頭山公園、南崁溪、忠烈祠,原名明倫乾院,供奉關聖帝君、呂純陽帝君、九天司命真君等「三聖恩主」,後遷至虎頭山,於民國六十四年三聖恩主、觀世音菩薩、天上聖母等神像入廟安座,為入廟紀念日,並奉諭改稱明倫三聖宮。桃園明倫三聖宮於民國六十八年落成,其建築承襲了傳統寺廟文化...
三民公園為前桃園市公所闢建,於民國95年11月完工,佔地3.8公頃,內部設施包括籃球場、溜冰場、體健設施區、環園人行步道、兒童遊戲區等遊憩運動空間,並設有涼亭風格之看臺、浪漫心型裝置,周邊則有自行車道和慢跑道路,其中自行車道還可透過青溪橋與南崁溪自行車道串聯,由於這裡的遊憩空間較豐富多元,適合各種年...
南崁溪自行車道源於桃園市政府於九十五年(2006年)起推動南崁溪改造行動計畫,規劃以休閒自行車道串聯南崁溪沿岸公園、綠地,建構藍帶地區之「綠廊」,是桃園市第一條水岸專門自行車步道,分桃園區、蘆竹區兩個路段,由龜山區中正公園經精忠橋頭進入,經過龜山第一河濱公園、桃園區水岸自行車道、蘆竹區第一河濱公園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