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溪中正公園旁的大溪老城區遊客中心,提供親切的旅遊諮詢服務,民眾如有需要相關旅遊摺頁與諮詢服務,皆可至遊客中心洽詢。館內委外廠商亦販售百年豆製工藝、以在地食材,結合藝術與文化,發展食文化、藝文化、與旅文化,提供遊客休憩之服務。位置資訊:24.883427, 121.285262圖片
「大溪藝文之家」包括原為日據時代的建築「公會堂」(1932)及「蔣公行館」(1950),加上庭院共約一千三百坪。經文經會與桃園市政府列為「桃園市地方文化館」,委託具國際跨界藝術交流整合經驗的「海思貝藝術公司」經營,並由「頑石劇團」企劃各項藝文展演活動。以此地建築場域之歷史性、特殊性規劃成藝文空間;開...
在大溪藝文之家旁的武德殿,是興建於日治時期昭和5年、昭和10年(西元1935年)啟用的老建築。由於日式廟堂多採仿唐形制,因此其建築亦多少透露出中國味。以木造屋頂、洗石子磚牆砌築的劍道館十分典雅。整修後的武德殿,屋頂保持原先的木質結構與青銅裝飾,四週牆面與護欄則改為水泥及洗石子,是國內尚存的武德殿中最...
從大溪橋緩步上行,就會連接大溪區上最有詩意的中正公園,這座充滿歷史風味的公園,古木參天、綠意盎然,由日本人於西元1909年闢建,一度是大溪區民約會、聊天與散步的場所。這裡早期是大溪老城區聚落的墓地,日治時期日本人將其改建為「大嵙崁公園」,公園裡曾經有神社、公會堂及相撲場,而臺灣光復後,神社拆除了,興...
大溪區在地理上,屬於典型的河階地形;在人文歷史上,曾是一個古老的河港小鎮,憑藉著天然獨特的條件,發展出具特色的大溪文化,但很少人能夠多作停留細細品味,多數人多半吃吃喝喝勿勿走過,往往錯過欣賞這裏的好山好水,真是可惜!桃園市立中正公園緊臨大漢溪,除可居高臨下,欣賞大溪之美外,在大漢溪河階東岸,林木茂盛...
大溪中正公園位於位於大溪橋東端,占地面積三.九四四五公頃,建於民國前三年,原名「崁津」,為當時台灣十二名勝之一,園內花木繁茂、臨崖濱水、風景其奇佳,至民國四十一年,由桃園市政府納為市立公園設站管理,旋因先總統 蔣公駐公園南端賓館,早晚常蒞公園散步,因而恭請賜名「中正公園」,本區為桃園市唯一以自然取勝...
大溪中正公園位於大溪區旁西邊,東臨街市,西近大漢溪懸崖,呈狹長型, 佔地約2.75公頃;佇立園內,可俯瞰大漢溪風光。園內古木參天,綠意盎然;搭配園拱形小橋,富有江南林園之美。適合閤家大小或三五好友,野餐旅遊。公園的南端是大溪賓館,今改稱「總統蔣公紀念堂」,開放供民眾參觀,緬懷蔣公一生行誼。
2004年1月1日「大溪橋」與「崁津步道」悄悄的開放了,大溪老城區最大的行人徒步區終於成立,範圍有四大區塊串聯起來,分別是「大慶洞口」徒步區、「大溪橋」徒步區、「大溪公園」徒步區、「中山藝文特區」徒步區,從大溪公園內可自行選擇逛[中山老街]或是[和平老街],來到大溪橋參觀宏偉建築與大漢溪河床風景,適...
大溪公會堂(目前的公會堂)的洋風建築為一層樓長方形磚造建築物,室內的9公尺寬、18公尺長,前面留設走廊。原為提供當地居民集會、典禮等公眾活動使用的公共建築物,同時兼具招待所、俱樂部與宴客場地的機能。目前室內日本時代原有的設施設備都已拆除改建,成為寬廣的多功能展示空間。
大溪公園內涼亭特別多,個個都有段歷史,而遠看狀似斗笠的「復興亭」木構建築經依舊貌改建翻修,古色古香依舊。緣由原為「大基公」所在,西元1930年改建紀念戰死日本軍,特命名為「忠魂碑」,光復後拆除改建,取「復興」為亭名,因位處公園內林蔭深處,清雅幽靜兼俱,是成群好友,老人家話家常及年輕情侶談情的「最愛」...
於多目標運動場豎立了一座石碑,成了林家古城遺址的唯一歷史見證,石碑上頭寫著:「林本源發祥之地」。
這是一個陸軍化學兵蕭耀有上士奮勇救人之感人事蹟。故事發生在民國54年3月25日上午10點左右,當時駐守在3061部隊的蕭耀有上士,河南省商城縣人,畢業於陸軍第二士校。於例行巡防時,忽見一小女學童掉入桃園大圳中載浮載沈大聲呼叫,隨即奮不顧身跳入河中搭救;在一手抱人一手游泳極力救人的同時,卻被吸入當時水...